通讯员 李洪标
近年来,郁南县紧抓县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重大机遇,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关键抓手,坚持“抓改革、强团队、壮资产、谋项目”四位一体,紧扣“优化国资运营、夯实资产基础、多维赋能提效”主线,形成“体制创新-信用提升-金融赋能-风险可控”可复制路径,有效破解县域国企融资难、发展慢的问题。
2023年至2025年6月,全县国企累计实施投资项目14个,完成投资23.5亿元,累计实现融资17.49亿元。2024年,县属国企资产总量同比增长40.01%,达到72.98亿元;9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8家企业利润总额提升,成功培育云浮市首个产投类AA信用评级县级国企,并于2025年7月31日成功发行全市单笔最大额度、全省首宗超长期乡村振兴债券,有力服务“百千万工程”实施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国资运营,筑牢发展根基
为强化统筹、凝聚攻坚合力,郁南县“一把手”牵头挂帅,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召开28次专题会议,集中破解资质提升、方案适配、风险管控等5类关键问题。同时,将深化国企改革嵌入发展全链条,通过整合重组、资产注入、治理优化等举措,做实做强企业资质,成功打造资产超53亿元、治理规范的产投类集团,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超额完成同期任务。
如何有效突破发债壁垒?该县创新融资策略与精准对接,一方面,确保募投项目定位精准,将债券资金全部安排到契合乡村振兴政策、预期效益显著的4个重点项目,以吸引投资者和监管认可。另一方面,主动换位思考,由县主要领导率队高频对接深交所、券商、评级及担保机构,专业精准地破解信息不对称和审批难关,成功引入省级融资担保集团6亿元增信,有效提升债项信用,显著降低发行成本,突破县域国企的发债壁垒。
为保障资金安全与效能,该县科学构建了覆盖“借、用、管、还”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与防范风险体系,通过制定债务风险预案、强化投后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所有保障措施落实到位。2024年以来,该县实现应急转贷资金100%回收,未发生任何资金使用风险,确保了融资效率与资金管理安全的双提升。
夯实资产基础,提升融资效能
近年来,郁南县将原19家县属国企整合重组为2大集团公司,压减法人单位5家,清理非主业及低效资产,依法注入特许经营权、行政事业性资产及土地收益权等优质资产约20亿元。通过整合资源夯实资产底盘,推动国有资本向矿产、码头、绿色能源等优势领域集中,企业净资产和现金流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全县国企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0.01%,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为信用评级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为健全治理提升运营效能,该县全面建立“党支部-董事会-经理层”治理架构,党建入章实现全覆盖;出台投融资、人事与薪酬等3项监管制度,增派外部董事30名,优化董事会结构;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完善权责清单21项,企业治理规范性与市场认可度显著提升。2025年1-7月,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率达83.13%,超时序进度,治理提升成效明显。
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贷款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主要涉及发行债券向投资者募集资金。为助企业发债融资,郁南县将企业发债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县级工作专班,由负责项目、经济、资产、运营等部门组成核心成员单位。同时,建立政银企协同机制,每家企业对接2家以上银行。
2023年以来,该县通过政策引导和央地合作实施项目6个,显著压降融资成本。2024年落地冷链物流加工中心及循环热力发电项目2个,使用专项债融资3.6亿元。2025年成功发行6亿元公司债,精准支持矿产、港口、农业等重点领域。
多维赋能提效,增强发展动能
该县国资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核心企业获AA信用评级后功能得到发挥,是以评级提升扩大融资能力。以政策性银行为例,评级前后对比,企业可借贷额度获得100%的提高,其中表现为:属于政银企协同拉动银行融资12.5亿元,通过央地合作引入8.68亿元,综合融资成本降低超0.5%。据了解,郁南县通过核心国企担保机制累计撬动信贷13.89亿元,惠及5家县属国企,覆盖光伏、智慧停车、全域土地整治等多个领域。
依托多元融资支持,该县重点推进桂圩镇冲旺岭矿区、云浮港建城通用码头、黄皮果饮品牌、农村道路升级、冷链物流加工中心及循环热力发电等项目,公司债券与专项债资金共9.6亿元实现精准投放,有效延伸矿产开发、港口物流、特色农业等产业链,助力区域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为更好地激活发展效能,郁南县创新资本服务,联合粤科金融集团设立5亿元高质量产业发展基金,县属国企持股60%,已投资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等5个项目共1.8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放大3倍,以投促引产业项目落地2个。2024年,国企应急转贷平台为22家民企提供转贷资金1亿元,资金回收率100%,节约融资成本64.35万元,保障1337人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