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宜
老房子前的梧桐树又换了新叶,父亲走后的那个春天,母亲的背似乎更驼了。我们兄弟几个围坐在堂前,反复劝她搬去城里,说小区有电梯,医院商场都方便,可70多岁的母亲攥着衣角,只是摇头:“我哪儿也不去,就守着老屋子。”
考虑到母亲的意愿,加上她身体还算硬朗,我们只要求她照看好老家房子,别再干农活就行了。然而,闲不住的母亲哪能停下劳作的脚步,她偷偷在田里种上了油菜、玉米、花生、黄豆等农作物。为了不让我们知道,她总是千方百计地隐瞒,实在忙不过来了,才打电话央求我们回去帮忙,语气里透露出几分小心翼翼地讨好。有时,我们会好言相劝,夸她勤劳能干;可有时也忍不住责备:“您都大把年纪了,还折腾这些干啥?就不能轻轻松松地享享清福吗?”面对我们一顿没头没脑地数落,母亲委屈得直抹眼泪,嘟囔着:“别再说啦,你们的气话比我收的粮食还多,我听着心里难受。”
看着母亲伤心的样子,我们满心愧疚。回想过往,若不是她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帮我们成家立业,我们哪有今天的生活。如今,我们在城市里各自忙碌,无暇照顾她,又有什么资格指责她呢?
母亲说,她不习惯城里高楼大厦的生活,那里不接地气,出门不见泥土,邻里间也少了熟悉与热络。她钟情乡下,即便烟熏火燎、尘土飞扬,即便鸡鸣狗吠扰人清梦,可对她来说,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模样。她还说,自己劳动惯了,在城里无所事事浑身难受,容易生病。在乡下挖地、挑水、劈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自己精神矍铄。
此后,我们不再强求母亲进城。母亲兴奋地和我们分享着乡下的变化,说现在的农村变化很大,水泥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都通了网络,即便足不出户,也能从电视、手机上知晓天下大事。每当说起乡下,母亲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言语间满是赞美。她自豪地说,乡下空气新鲜,泉水清甜,鸟语花香;安静,清新,没有妒忌和攀比,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性又洒脱,这才是她最想要的日子。这样的乡村生活她早都习惯了。她还不忘叮嘱我们,别为她操心,好好工作生活,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细细想来,人生本就该各有活法,母亲在乡下活得如此开心自在,我们理应替她高兴。
母亲种的绿色蔬菜、五谷杂粮,还有养的猪、鸡鸭,都是我们的宝贝。每次回家,我们都会大包小包地用小车往城里拖,然后与亲朋好友分享这份来自乡下的美食。这些食物,不仅让我们的城市生活多了乡土气息,更饱含着深深的母爱。
岁月的齿轮慢慢转动,看着母亲在田间佝偻的背影,突然明白:对她来说,泥土里长出来的不仅是庄稼,更是几十年的光阴和念想,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她一样,渴望踩着土地,闻着稻香,在熟悉的乡音里慢慢变老。只盼那时,母亲还能坐在老屋檐下,笑着看我们把丰收的喜悦装满车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