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建
傍晚时分,牡丹江像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师打翻了调色盘,夕阳如轻纱般温柔地披在城市的肩头,将城市的轮廓勾勒得愈发迷人。街头巷尾,烤串的香气肆意弥漫,与那热闹非凡的市井气息交织在一起,演奏着一曲充满人间烟火的乐章。
我和朋友慢悠悠地从东方明珠酒店走出来,正打算找个有趣的地方,好好消遣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就在这时,一个路人迎面走来。他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样子,一身休闲装穿得随性又得体,脸上洋溢着友善的笑容。
“你们好,我想问下去人民公园该怎么走?”他彬彬有礼地问道。
没等我反应过来,朋友立刻回答:“不远不远,四个路口就到啦!”路人听后,连声道谢,然后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朋友所指的方向走去。
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心里却像被小猫挠了一下,犯起了嘀咕。我清楚地记得,出门前用导航查过,去人民公园足有2公里的路程。怎么朋友说不远,这2公里的距离可不短啊,对于一般人来说,走上二十来分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忍不住把心里的疑惑一股脑儿地告诉了朋友。朋友轻轻摆摆手说:“哎呀,在城市里,几个路口的距离,真不算远啦。”
我不服气地说:“如果不是你抢着回答,我就会告诉他去人民公园2公里。”
朋友斜着眼看了我一眼,问我:“不能那样说,你知道为啥吗?”
“为什么?”我一脸不解。
她给我讲起曾经去外地旅游时问路的一次经历。那次,她想去当地的超市,可手机偏偏落在了酒店房间。无奈之下,她只好向路人打听路线。路人是个胖胖的大叔。大叔一听,连连摆手说:“哎呀,去超市很远的啦!你先左转,过一个弯,然后再右转一个弯,远着呢,走到你脚痛就到了。”
当时,朋友心里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凉透了。听大叔这么一说,仿佛那超市远在天边,顿时不想去了,便直接折回了酒店。回到酒店后,因为实在无聊,她又打开了手机导航查看。这一看,可把她惊得瞪大了眼睛,导航显示距离超市竟然只有1000米。这和路人所说的“很远”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朋友问我:“对于我这个每天步行至少一万步的人来讲,1000米算远吗?”
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肯定不远啊。”
朋友接着说:“但那位胖大叔不同。他平时可能不爱运动,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对于他来说,1000米已经是一段需要耗费不少体力,让人望而生畏的路程,所以在他的认知里,就是很远。”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陷入了沉默。
两个小时后,当夜幕悄悄降临,牡丹江的街头已是灯火辉煌,五彩斑斓的灯光把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就在酒店门口,我们再次遇到了那位问路人。大家聊了起来,这才知道他竟然是一位长跑运动员。当我跟他提起朋友说“四个路口”,而实际距离有2公里时,他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对于我来说,2公里真的不算远。每天训练的时候,几十公里都不在话下。所以当时听到说四个路口,我就觉得挺近的,一下子就有兴致去公园逛逛了。”他解释道。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对长跑运动员来说,2公里抬脚就能到达。
“远”和“近”,哪里仅仅只是地理上的距离概念,它分明是人们内心感受的一面镜子。我们不能单纯地用客观尺度去衡量它,而要设身处地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去理解。这或许就是生活这位智慧老人给予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启示,它教会我们学会尊重每个人对事物的独特认知,用更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拥抱这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
带着对“远”与“近”全新的感悟,我和朋友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在灯火阑珊中,走进酒店,计划为下一段旅程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