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印记,步履皆华章。今年以来,罗定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组织建设提质工程,统筹推进理论武装、强基固本、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各项工作,奋力打造“东融西联”枢纽门户,努力建设现代化美丽罗定,推动罗定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云浮新篇章中奋勇争先。
以理论武装凝心铸魂
对党忠诚思想根基持续夯实
理论涵养信念,思想厚植担当。罗定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锤炼,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推动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容,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举办新录用公务员业务能力培训班等各类主体班次3期,培训干部271人次;选派干部参加省、云浮市培训1.6万人次。深化党员教育培训,用好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连州革命战斗党员教育基地及镇街党校,常态化开展“党课开讲啦”“书记党课下基层”等活动,各级党组织培训党员超3.5万人次。
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举办市委领导班子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组织市四套班子成员参观云浮市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赴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带动超2.8万人次党员干部开展研学。坚持开门搞教育,29名市处级领导深入挂钩镇村调研,组织建言献策活动234场,收集群众诉求建议1801条。制定集中整治方案,明确38项整改措施,结合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推动教育培训常态长效。加强联合办学,邀请上级党校、高校专家及业务负责人授课,深化佛山对口帮扶协作,组织55名机关党组织书记赴禅城区开展异地培训。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发挥镇街党校主阵地作用,围绕“百千万工程”、基层党建、乡村绿化、基层治理等开展专题培训,累计办班100多期,培训党员6000余人次。用好党员教育平台,督促380个远教点组织参加省、云浮市视频培训23场次,覆盖党员2.6万余人次,确保学习全覆盖、不断线。
以鲜明导向选贤任能
敢为善为干部队伍持续锻造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罗定市始终鲜明树立实干实绩导向,紧紧围绕发展需要选干部、配班子,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措施,推动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鲜明导向精准知事识人。着眼县镇换届准备,组建7个调研组对87个镇(街)和市直单位开展全覆盖调研,掌握优秀干部401名。坚持实绩导向,结合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提拔重用实绩突出干部37名,调整交流干部73名,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派镇街党政正职、市经济部门业务骨干、园区领导班子到珠三角地市跟班学习,提升战略眼光、增强大局意识。“全覆盖开展干部大调研”经验做法获《中国组织人事报》宣传推介。
全面从严加强干部监管。强化干部政治监督,通过谈心谈话、述职述廉、专项检查等方式,抓早抓小防范政治风险,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问题。以省委巡视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回头看”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近亲属任职回避、党组成员任职等事项,巩固整改成效。加强组织报送、报备、报告等制度管理,及时掌握干部队伍变动情况,完成市管干部因私出国(境)变更备案191人次。
常态选育蓄足源头活水。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干部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提拔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任镇街班子副职,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紧扣“百千万工程”需求,精准锚定城区、中心、专业、特色、普通五类镇街分类招录,设置急需紧缺专业职位,进一步加大镇街招录公务员力度,保障镇街在编率均超90%。强化履职能力培训,组织基层公务员参加“镇街公务员讲堂”,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队伍履职能力。
多措并举激励担当作为。优化考核体系,合并领导班子绩效与年度考核方案,将130项指标精简至20余项。落实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暖心关爱等制度,对在全面振兴罗定、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表现优秀的131名干部晋升职级,及时调整不适宜现职的干部,提拔晋升曾犯错误但及时改正表现突出的干部。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落实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每月300元补贴,组建“泷州银晖智库”,引导38名离退休干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以强基工程蓄势赋能
坚强有力战斗堡垒持续建强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罗定市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以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为总抓手,持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抓农村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筹备,开展镇街全覆盖专题调研,摸排重点难点村(社区)42个。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储备后备人选3493名。精准选派242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持续抓好1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深入推进乡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发动3.3万名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826次,带动群众15万人次植树48.2万余株,打造主题林519个、“美丽庭院”4978户,推动罗镜乌榄、黎少荔枝、榃滨肉桂等绿富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经验做法获《中国组织人事报》宣传推介。
抓城市党建夯实基层治理。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骨干担任委员,开展“N对1”结对共建,签订共建项目600余个。纵深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在罗城街道北区社区、石围社区及素龙街道凤西村试点探索“阵地换服务”“公益+低偿+市场”等创新模式,重点培育社区公益基金和社区合伙人等新型主体,辐射带动全域提升,使党群服务中心直接服务群众的场室面积占比从58%提升至90%以上,开展便民服务超4200场次,提质行动经验做法获《城市先锋行》宣传推介。
抓领域党建推动创新发展。扎实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推动10人以上“三有”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71.38%和72.31%。深化机关“四强”党支部创建,组织1916名市直机关党员投身“百千万工程”“三清三拆三整治”等攻坚任务。开展国企“五强五化”示范创建,培训国资领域党员代表70名。落实公立医院、学校“两个负责制”,推动7家医院、66所学校实行院长(校长)负责制,建成实验中学、医疗系统、工商联廉洁教育基地并投入使用。
抓党员队伍锻造实干先锋。严把政治标准,全面开展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整顿处理问题党员95名,同步规范完善个人档案材料。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依托流动党员服务站推动541名流动党员被市外党组织接收纳管。深入开展“四个万家”“争先进位 攻坚有我”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84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在清拆整治、防风防汛等一线担当作为,联动3900余支互助队、1680户党员中心户,走访群众1.5万户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9万余个。
以育才聚才赋能产业
服务发展人才效应持续强化
汇智聚力,近悦远来。罗定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才兴产、以产聚才,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服务保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精准引才服务产业。紧扣六大百亿产业集群需求,以“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为牵引,组织企业、学校、卫生、机关事业单位等参加省、市大型综合招聘、N城联动、制造业专场以及线上招聘,举办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招聘会、2025年供需见面会,发布岗位551个,签约优质人才80人。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微容电子研发投入超5亿元,入选“2024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好案例”,获评云浮首家“全国工信系统先进集体”。
建强载体培育人才。整合企业、高校等优势资源,与广东药科大学、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县域科技合作基地,联合宝富农业开展氢农业研究获省“双百行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等奖。推行“订单式”培养,微容科技与罗定职院、云浮市泷州职业学校合作开设订单班,培养技能人才71人,罗定技工学校与广东奥马冰箱公司签订人才培育合作协议。开展“三项工程”培训23场次,培训1802人,申报乡村工匠51人,“粤菜师傅”张天飞获全国创新粤菜烹饪邀请赛金奖。
下沉资源赋能基层。推荐广东药科大学、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3个团队承担肉桂、丝苗米等项目作为2025年科技成果入县达镇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弘扬科技农业公司蔡宏浩获评“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深化人才专家服务团下沉机制,组建“4+1+21”乡村绿化技术服务队,下派17支农技“轻骑兵”对接典型村。选派医疗骨干103名帮扶基层,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62名,订单培养师范生157名,发布基层实习岗位65个吸引91名大学生返乡实践。依托“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与15所高校结对项目63个。
优化生态激发活力。完善“1+21”人才驿站网络,开展学习交流、技能培训210余场。加强政治引领,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各领域人才56名。举办“粽香传情 智汇泷州”技能人才进社区等节日慰问、交流座谈活动,落实人才关心关怀。制定人才补贴分批分类发放方案,发放人才补贴1051万元,提拔重用10名建筑、教育、医疗卫生等专技人员到重要岗位,3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历练,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发展氛围。
组稿 / 云浮融媒记者 梁湛华
通讯员 陈文惠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