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时代之潮,合媒体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云浮融媒(集团)自2022年11月整合原云浮日报社、云浮广播电视台成立伊始,牢牢把握“党媒姓党”的根本原则,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媒体融合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核心作用,深度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依托党建引领下的体制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实践,成功入选中宣部第二批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和省融媒改革试点单位,其融合做法获评新华社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当前,云浮融媒(集团)已构建起覆盖多终端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了内容生产流程再造与人才队伍优化升级,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守正创新的区域媒体融合“云浮路径”。
党建铸魂强根基
构建融合发展“强引擎”
云浮融媒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生命线”,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学习为载体、以作风锤炼为突破,全力构建新时代党媒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新构建“领导领学、交流促学、培训践学”三位一体学习模式,推动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2025年上半年,累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6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6场,5个党支部组织支委会、党员大会等党内活动超50次,形成以学促行的浓厚氛围。同时,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近年来未发生重大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和播出事故。
深化作风建设,锤炼实干担当。积极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定《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及《重点工作分工表》,细化15项重点任务,通过专题读书班、警示教育会等形式,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以推进“书记项目”为抓手,推行“党支部+项目部”工作方法。在新闻实践中,以“短实新”文风为导向,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用鲜活报道传递基层声音;严格落实勤俭节约要求,从会议安排到采编流程全面压降成本,让“过紧日子”成为工作常态。
健全监督机制,护航健康发展。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点”,完善权责清单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构建“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立体化监督体系。每逢重要节日,提前下发纪律提醒通知,敲响廉洁警钟。坚持开门搞教育,打造《云浮市民生热线》品牌栏目,自开播以来,高效解决群众咨询投诉,办结率超90%,群众满意率95%,该栏目入选“广东省媒体服务民生典型案例”。
党建赋能新阵地
打造数字化传播“主战场”
云浮融媒(集团)坚持把技术驱动作为融合发展的“加速器”,以党建引领夯实技术底座,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党旗引领移动优先,构建全媒传播矩阵。在党委的统筹规划下,以南方智媒云为技术底座,集中资源全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云浮通”手机客户端这一核心主平台,并对原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及第三方平台账号实施“一体化管理、差异化运营”,形成“自有App为龙头、传统媒体为根基、第三方平台为延伸”的“报台网端屏号”立体化传播格局,实现市域用户覆盖全域化。目前,主平台云浮通App下载量近60万,日活跃用户0.6万,较改革前分别增长近8倍、5倍。云浮融媒微公号、抖音号粉丝量从17万增长至23万,全媒体矩阵总粉丝量突破200万。单条阅读量10万+作品数量从个位数激增至2023年51条、2024年102条,短视频年播放量超5亿次,构建起主流价值传播的数字新主场。此外,GDToday云浮频道正式上线,云浮融媒积极参与内容建设,有效放大了国际传播声量;云浮融媒作为最早参与全省“两端一云”战略部署的地市级媒体,连续四年获得省专项资金奖励,彰显了党建引领技术创新的显著成效。
着力优化流程机制,再造智能传播引擎。在党委指导下,重塑“策采编审发”流程,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实时推送、全网发布的运行模式日趋成熟。积极引入大数据分析、AIGC、5G传输等前沿技术,搭建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确保技术在党管原则下赋能内容生产,如通过AI选题辅助系统提升热点捕捉效率(服务于主题宣传策划),运用智能剪辑工具缩短内容制作周期,借助算法推荐实现精准传播(优先推送主流价值内容),大幅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数据显示,用户互动率提升35%,内容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0%,技术对主流内容生产的支撑效能显著增强,有力提升内容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主流价值传播的精准性和用户互动体验。
党建淬炼生力军
锻造全媒型“先锋队”
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活力源”,以党建引领人才转型,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融媒铁军。
党管人才激发动能,推动队伍全面转型。党委深入实施“人才强媒”战略,通过“党建+培训+机制+激励”的组合拳推动队伍转型。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开展全媒体理念与融媒技能全覆盖培训,建立“每周学习日”(融入理论学习)、“业务大练兵”等常态化培育机制,推动记者编辑在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上向“采写编评摄录”多能一体转型。打破壁垒激发活力,构建以岗位价值、业绩贡献为核心的薪酬分配体系,设立“优秀作品奖”“传播力贡献奖”,向优质内容创作者、优秀经营人才倾斜激励。实施“四名工程”(名记者、名编辑、名编导、名主持培育工程)育先锋,注重在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培育业务尖兵,打造本土全媒IP;通过省媒挂职交流、引进技术型紧缺人才、优化内部轮岗机制,有效盘活人力资源。队伍中全媒型人才占比从改革初期的20%大幅提升至82%,形成“老党员传帮带、新党员勇担当、人才竞相涌流”的生动局面。
党建引领效能提升,精兵强将创佳绩。在党委“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活力”的理念指导下,即使在媒体平台与业务量持续扩容的情况下,云浮融媒(集团)以全省最少的市级媒体人员配置,高效承接新增新闻网、B站号、小红书号等业务,实现人员规模与整合前基本持平。发稿量从融合前的每年约2万条跃升至2024年的4.2万条。同年,作品获全国、全省相关新闻奖总数达61个,同比增长65%,以最小的人员配置实现最大的传播效能,充分展现党建统领下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队伍战斗力。
党建开启“新蝶变”
激活创新发展“新势能”
坚持把主责主业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试金石”,以党建引领内容创新与产业拓展,激发融合内生动力。
聚焦主题宣传,打造融媒精品力作。党委始终将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在云浮通App打造《天天学习》频道,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多个专题专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中心大局,讲好云浮故事。围绕“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党委策划部署“镇直播间”项目,构建“1+63+N”直播矩阵,打造“镇镇有声”等全媒体专栏,63个镇街的主要负责人和融媒主播化身“乡村新闻官”,通过直播镜头讲述乡土文化、介绍特色产业,为家乡特产代言,以传播革新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形态拓展影响。大力发展视频、直播等新形态,联合央视、新华社打造《山水云浮》系列纪录片,策划《迎春接力一路生花·云浮》等直播活动,实现央级平台年发稿量超210条次;联合珠影集团出品的电影《我,就是风!》票房突破1300万,影片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和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纪录片《穿越磨刀山》全网热播,成为国内首个大量使用AI参与制作的纪录片。强化国际传播,服务开放大局。大力推进国际传播矩阵和云浮通RCEP频道建设,组建英文内容原创团队,建立起向新而行、村里很甜等4条生产线,推出大量双语产品,如《广东云浮:南药飘香,不止于药》以8种语言在欧美、亚太地区的8个国家同步发布,总浏览量突破3.6亿。
创新业态联动,党建赋能产业增效。在党委把关定向下,云浮融媒(集团)持续发力办会办展、活动艺培,探索“党建+产业”新模式,主办或承办、协办全国地市级媒体融合创新研讨会、中国电影内容孵化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广东省第四届南药产业大会等100多场活动,形成“节庆IP+产业运营”的可持续模式,经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彰显党建促发展的强大动能。
云浮融媒(集团)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实践深刻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体制机制重塑是党建引领的关键突破,技术平台是党建赋能的基础支撑,内容创新是党建活力的核心体现,人才队伍是党建铸魂的活力源泉。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既要集中攻坚,也要久久为功。展望未来,云浮融媒(集团)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媒体融合改革,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云浮新篇章贡献融媒力量。
组稿/云浮融媒记者 朱雅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