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融媒记者 梁耀天 通讯员 陈远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定农商银行始终将这一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金融工作的全流程与各环节,积极深耕绿色金融领域,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精准信贷投放等举措点“绿”成“金”,为罗定市地域生态资源的价值变现开辟新路径,推动当地经济向低碳、环保、可持续方向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金融动能。截至2025年9月末,罗定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56亿元,较年初增加0.39亿元,增速为33.94%。
创新碳汇质押,解锁生态资本
紧扣绿色发展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罗定农商银行依托罗定市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创新探索“金融+碳汇”模式,因地制宜将罗定市金鸡镇环山林木、泗纶镇特色罗竹等“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以金融力量盘活绿色资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动能。
该行金融特派员深入各乡镇,精准对接农林业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结合当地林业生态特色,专门为林木培育、种植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推出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产品。将“低碳”理念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第三方机构核算竹林生态碳汇价值,参考市场价格将预计可实现的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物,并依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完成质押登记与公示,以此为基础开展授信服务。
2022至2023年,罗定农商银行先后落地云浮市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和广东省首笔“竹林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以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作为增信手段,既有效破解小微企业“抵押难”的痛点,更深化了金融领域“资源-资产-资金”的转化实践,为激活罗定市生态产品价值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累计发放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480万元。
践行生态金融,守护青山绿水
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罗定农商银行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变现的同时,深耕金融与生态的共赢路径,以助力林下经济发展、保护森林资源为抓手,创新将“零毁林”目标与项目信贷评审、贷款利率挂钩,推出特色绿色金融产品。若客户未发生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毁林或植被破坏行为,将在同等条件下,为其后续贷款给予20个BP的利率优惠,以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在发展中坚守生态保护责任,实现生态与效益的协同。
2024年8月,罗定农商银行创新发放全国首笔“零毁林生态养殖支持贷款”,专项支持林下家禽养殖创业,让生态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资本,构建起“生态资源-金融支持-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该案例获评“2025年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进一步丰富了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路径。截至2025年9月末,已累计发放“零毁林”生态养殖支持贷款105万元。
此外,罗定农商银行积极发挥金融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创新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评价结果相挂钩,重点关联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绿色矿山建设核心评估指标。若企业在正式投产后规定年限内通过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估核查,后续贷款将享受20个BP的利率优惠。2025年5月,罗定农商银行成功落地全省首笔“矿山复绿挂钩支持贷款”,向罗定市某建材公司发放2000万元贷款,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守护罗定的绿水青山,在环境保护与金融创新融合领域作出有益探索。
赋能产业发展,构建绿色生态
罗定农商银行始终紧扣罗定市绿色发展脉络,以助力“百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依托辖区绿色资源禀赋,重点支持绿色有机农业、绿色畜牧业及林下种植养殖等生态农业领域,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其中,罗定农商银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变现的林业碳汇质押、竹林碳汇质押、“零毁林”等绿色金融创新案例,连续3年获评为“广东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将森林碳库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资金库”,为罗定市实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与此同时,罗定农商银行运用绿色金融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加大信贷资源向生态农业、工业企业绿色升级、农业绿色发展及能源体系绿色转型等领域倾斜。针对符合绿色金融标准的企业设立专属审批通道,提升审批效率,尤其对豆豉鸡产业园、贵金属产业园等罗定市招商引资农工企业,结合其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及行业前景,提供一对一专属金融服务。
此外,通过完善并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尽职免责机制,鼓励经营机构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多维度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双碳”等关键领域,助力打造绿美罗定。截至2025年9月末,罗定农商银行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相关绿色领域产业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