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云浮融媒记者 柯如茵 冯荣昌) 当前正值蚊虫繁殖与叮咬的活跃期,医生提醒市民防蚊工作不可松懈,科学防护是关键。
据介绍,清除蚊虫滋生地是防蚊的根本措施。家中水养植物应每3-5天彻底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改用沙石养护。同时,务必给水缸、储水池加盖,从源头上杜绝蚊子产卵。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余文宇解释,广东天气比较热,入秋后蚊虫仍保持活跃。“秋蚊”为越冬储备能量,叮咬更为凶猛。此时气温适宜、雨水滞留,滋生环境未彻底消失。伊蚊(如花斑蚊)在秋季更易传播登革热等疾病。此外,室内外温差使蚊虫常向温暖室内聚集,增加与人接触机会。他提醒市民不可因气温略降而松懈防蚊。
在个人防护方面,建议大家外出时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避免给蚊虫可乘之机。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清晨、黄昏)在树荫、草丛旁逗留。如需长时间在户外,应在皮肤外露部位涂抹正规有效的驱蚊剂。余文宇表示,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一是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头晕;二是感染征象,如红肿蔓延、发热化脓;三是蚊媒疾病症状,如高热、头痛、关节痛等登革热典型表现,或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他特别提醒,幼儿、老人及基础病患者更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