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云浮融媒记者 苏显亮 通讯员 王小科) 近年来,云浮市创新构建“四方联调”机制,通过整合法院、公安、行政部门及人民调解组织四股力量,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高效化解,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2025年上半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6459件,调解成功6433件,成功率99.6%,调解成功率比2024年同期提升0.3%,有力地维护了本地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
在诉调对接中,法院在立案前引导适宜人民调解的案件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如云城区设立“法官联络点”,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将农民工欠薪等纠纷化解在诉前。2024年8月,广州某公司发现云浮市云城区游某在网络某平台销售一款产品涉嫌侵害该公司依法持有注册商标专用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随后,法院通过诉调对接机制将案件引导到云城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员结合案件事实,通过电话、微信、语音连线等途径向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并以案说法、以情说理,不断平衡双方诉求,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并共同向法院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在警调对接方面,派出所对非警务警情(如邻里纠纷等)联动调解员现场处置。如今年5月的一个中午,居民何某家阳台玻璃突然自爆,碎片如雨落下,楼下三辆汽车瞬间遭了殃。车主们看着爱车的“伤痕”,心疼又愤怒,当即报警。新兴县新城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了解情况后,拿起电话启动了“警调对接”——很快,新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老李出现在现场。从玻璃爆裂到赔偿金支付到位,不到24小时,将一场可能升级的邻里摩擦消弭于无形。
在行政部门专业调解中,市、县(市、区)两级人社等9个与群众接触密切的部门设立专业调解室,对涉及本部门业务的纠纷提供精准解决方案。今年2月,我市税务部门调解室顺利调解涉社会保险费纠纷,提升了专业性和公信力。罗定市某酒店梁女士等5名员工投诉自从她们入职以来,酒店一直没有为她们缴纳社会保险费,侵害了她们的权益,希望追缴入职以来的社会保险费。税务人员经过案头分析、系统查询等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为双方沟通协调,历时3个多月,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一是由酒店和5名员工根据各自承担的部分,进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缴,合计补缴入库38.31万元;二是由酒店支付其中3名员工在职期间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的保险费单位部分金额及诚意金合计9.64万元;三是由酒店补偿工在职期间无法补缴社保费金额合计1.15万元。
此外,人民调解组织兜底,依托镇街、村居及行业调委会,吸纳律师、“五老”(老支书、老教师等)担任调解员,发挥乡情优势。如安塘石材市场涉外纠纷中,安塘商会调委会用乡音乡情化解客商冲突。商会调委会迅速与安塘街平安法治办、司法所、市监所成立专案小组,经过多方积极调处,4天后双方达成协议,调解成功。一孟加拉客商提货后,对安塘商会调委会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