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美
若说军营生活给我留下的难忘和美好记忆,拉歌当仁不让。
那年十八岁,我从苏北农村应征到部队。经过新兵连三个月的艰苦集训,分到三营七连。下午四点多,全连集合,在连长的带领下,跑步向营房外的一处山脚而去。我边跑边纳闷,这是去执行任务吗?
跑到山脚下,就听连长大声喊道:“立——定!”全连整齐地停下脚步。接着连长说:“今天晚上,营里放电影,下午咱连的训练课目:练习拉歌。”连长是山东人,他下达训练内容时,山东腔很浓,但声音很洪亮,很有穿透力,感觉是给拉歌添力,使大家浑身有劲。
我们营是加强营,有四个连队,平时不集中,只有开会或放露天电影才会集中。四个连一集中,最较劲的是拉歌。一般唱的《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战友之歌》等朗朗上口、气势如虹的军歌。
记得那晚,我们连跑步到达营部大操场时,先到的六连、八连、九连已展开了拉歌。我们刚坐下,“爱挑事”的九连长率先打着手势朝我们连吼道:“七连来一个!”战士们跟着喊:“来一个七连!”
“来一个就来一个,谁怕谁啊!”连长霍然起身,将衣袖一撸,摆开了架势,举起双手做了个打拍子姿势:“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预备唱!。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我们都是血气方刚、虎虎生威的小伙,亮开嗓子,声音很大,吼得地动山摇,大有一唱碾压全场之势。
我们刚唱完,连长大手一挥,开始“反攻”:“东风吹,战鼓擂,我们唱了该九连!”
“九连,来一个,九连,来一个……”我们齐声高喊。
炊事班敲起了带来的锣鼓,锣鼓声惊天动地,整个营房都能听见,随着连长的手势,我们跟着锣鼓的节奏,齐声高喊:“12345,我们等得好辛苦;34567,我们等得好着急。九连,来一个,快快快,呱唧呱唧!”掌声随即在操场上响起。
我们这边拉歌如此热闹,其他连也不甘寂寞。在九连唱歌的同时,六连长“嗖”地站出来,指挥六连与九连齐唱同一首军歌。双方一前一后,在操场上比声量。双方官兵一个个像吃了大力丸,挺着胸脯,不是唱而是用全身的力气“吼”。
四个连队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操场上,歌声、掌声、吼叫声惊天动地,几里外都能听见。
就在几个连队拉歌较劲时,电影喇叭响起了营长的声音,刚才还歌声鼎沸的操场,瞬间沉寂。“今晚拉歌,就此结束。拉歌,拼的是气势,讲的是团结,拉的是友谊,提的是精气神。现在全营各连同时各唱一首歌,看哪个连的歌声洪亮。现在准备,听我口令。”
此时,我们连长站在一块石头上作动员:“同志们,一定要敞开喉咙,拼尽全力,压倒所有的兄弟连队。压下去明晚吃油条,声音喊哑的,回去叫卫生员给你含片。压不下去,明晚喝稀饭。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齐声回答:“有!”声音震得前来看电影的群众都捂住了耳朵。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绿色军营绿色军营教会我,唱得山摇地也动,唱得花开水欢乐……”我们连唱《一二三四歌》;六连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八连唱《团结就是力量》;九连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连一百多名战士,使出浑身力气,挺起胸膛,张大嘴巴,拼尽全力嘶喊,很快歌声碾压其他三个连。
十多年军营,上千次拉歌,一生受用。直到今天,我已不在军营,但习惯已然不变。每年八一战友聚会,我都把参加聚会的老战友,分成三个班,来一次拉歌,同温军旅旧梦,同享拉歌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