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融媒记者 董 楹 朱雅渝
区伟东 陈庆才
“谁能想到,一座废弃的老猪圈,能变成年轻人争相打卡的‘乡村乌托邦’?”日前,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云浮展厅的“下白村”咖啡屋人头攒动,下小白咖啡屋创业团队的故事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聆听。团队成员古纪莹、乡村设计师朱楚欣现场分享了他们如何用“一杯咖啡”撬动乡村焕新,成为云浮“百千万工程”中“青春合伙人”的生动注脚。
老猪圈“重生”记:
从“废墟”到“网红”
“2025年1月,我们第一次走进下白村,看到这座荒废的老猪圈时,就决定要让它‘活’过来。”团队创始人古纪莹回忆道。在共青团云城区委与安塘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团队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了设计图与工程筹备。他们走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猪圈里带着“岁月包浆”的猪槽被巧妙改造成艺术装置,村民陈伯主动送来的篱笆栏栅成了咖啡屋的“门面”,就连每一张旧木桌椅都藏着几代人的乡愁。“我们不做大拆大建,而是用‘微改造’让老物件‘开口说话’。”古纪莹说。咖啡屋以“传统+创新”为设计理念,既保留了乡土肌理,又融入了咖啡文化、文创展示等新业态,精准契合年轻人对“慢生活”的向往。开业半年,下小白咖啡屋已成为周边城市游客的“心灵栖息地”,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300人次。
澳门设计师返乡“造梦”:
让乡村美学“破圈”
同样被家乡召唤的还有澳门归来的设计师朱楚欣。2020年,她毅然辞去澳门的高薪工作回到云浮,2025年初参与下的小白咖啡屋的美学设计。她将澳门的设计经验与云浮的乡村文化完美结合,将原生荔枝林、旧窗框、青石磨等元素融入下小白咖啡屋的空间设计中,让咖啡屋成为“会呼吸的乡村美学教科书”。“村民主动送来珍藏的怀旧物件,这种双向奔赴的信任,让我找到了乡村设计的意义。”朱楚欣感慨地说。如今,下小白咖啡屋不仅是一个消费场景,更成为村民议事、非遗展示、青年交流的公共空间。此外,咖啡屋还带动了周边“下小馆”餐厅、“下小创”文创馆等业态落地,为村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开业至今4个月,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人才云聚”:
赋能“百千万工程”
下小白咖啡屋的诞生,正是云浮“人才云聚”的生动缩影。在“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感召下,越来越多像古纪莹、朱楚欣这样的青年人才选择返乡,投身乡土空间焕新、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他们用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与云浮同频共振,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她们的创业故事也让云浮展厅在这次文博会上绽放出独特的人才魅力与文化活力。云浮通过“人才云聚”主题展示,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其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更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