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融媒记者 钱枫 通讯员 云司信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位于云安区都杨镇的湾边村热闹非凡。人们或惬意远眺肇云大桥,或倚靠栏杆欣赏金鱼沙岛,或穿梭格桑花海拍照留念。就在这时,一支法律志愿服务队吸引众人目光。志愿者们平地摆摊、支起桌椅、拉起横幅,身着橙色马甲、拿着一沓沓宣传资料,微笑着派发给群众,对他们说:“这本手册里很多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温柔话语伴着江风,将法治“种子”播撒进云浮的烟火生活。
2023年,针对法律服务覆盖不足、群众法治素养有待提升问题,市司法局精心打造了“与法同行”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在法治宣传、纠纷化解等多领域,常态化开展服务,将“法治大餐”送到群众身边。
“双管齐下”聚合力
机制队伍两手抓
“志愿服务要做好做久,长效机制建设与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缺一不可。”市司法局强化服务机制,完善细节、扩大品牌影响力,聚起助力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市司法局印发《“与法同行”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等文件,推动服务规范化、品牌化。以队建制搭建组织架构,总队设于市司法局,下设6个志愿支队,吸纳法治工作者,并通过自主申请、择优推荐等方式,广泛动员各界人士加入。按“每周一特色、每月一主题”开展活动。服务队统一服装等标识,制作服务手册,规范志愿者管理。2024年3月,项目接入广东省“i志愿”平台,手机扫码即可申请、打卡,实现全流程管理。
“与法同行”志愿服务给大学生小陈带来很大触动。身为法学生的他加入后,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志愿服务已达100小时。此外,服务队完善活动阵地建设,打造志愿者之家,开展线下交流与培训,提升公信力与系统性。
组建以来,服务队走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学校、公园等地,开展120余场次活动,发放5000多份宣传资料,覆盖1.8万人次,影响力不断扩大。
“量体裁衣”精服务
直击需求暖民心
“天气炎热,户外劳动者们累了就来市司法局爱心驿站歇歇脚,这里有水有法知识。”2023年酷暑,“与法同行”志愿者在爱心驿站为快递员、环卫工等户外劳动者送物资与法治宣传品,让“法治清凉”沁润人心。
成立以来,服务队围绕时间节点与群众需求,抓住重点对象开展服务,精准供需。2024年重阳节,志愿者谭海建为群众讲解赡养老人、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识,备受好评。
服务队聚焦“一老一小”与困难群体,开展“法护银龄”等志愿活动,为弱势群体宣传法律知识,维护权益。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等活动,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还积极走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供法律咨询与纠纷调解服务。
“多方覆盖”广撒种
法治融入生活圈
在云浮的圩市、公园、车间、夜市等地,常能看到“与法同行”志愿者的身影。在河滨东路,志愿者悬挂警示牌、提醒儿童注意安全,还上门开展安全宣传。在法治文化公园,志愿者维护石刻。在金龙社区,志愿者打扫卫生送“法治礼包”。
志愿者活跃在多个战线,把法治“种子”播撒到角落。2024年12月,雇员刘某在雇主家受伤引发赔偿纠纷,志愿者梁律师倾听诉求,从专业角度调解,提供多种方案,最终双方和解。像梁律师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调解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
如今,“与法同行”志愿者成了群众身边的多面手,他们是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政策宣传员、交通安全劝导员、便民利民服务员、综合治理网格员。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法律志愿服务,推动“与法同行”法治品牌具有更高辨识度和影响力,打造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法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