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三江之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致人民军队航空先驱冯达飞将军的一封信
~~~(外一首)
~~~(外二首)
~~~
~~~(外一首)
~~~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风沙中的永恒守望

  江边鸟

  在敦煌城南的戈壁滩上,鸣沙山与月牙泉演绎着自然界最动人的爱情史诗。一个是雄浑粗犷的沙海巨龙,一个是温婉灵秀的沙漠明珠,它们以千年为约,在漫天黄沙中书写着永不褪色的浪漫传奇。

  初夏,岭南正是蝉鸣荔红的时节,我与朋友相约,从温润的西江之畔,奔赴西北那片广袤苍凉又充满神秘的土地。来自祁连山的凉风吹散了我们身上南方的湿热和旅途的疲倦,我们稍作休整后,便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鸣沙山与月牙泉的面前。

  本以为能骑着骆驼,慢悠悠地晃进沙漠深处,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未承想到,我们正好与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型沙尘暴邂逅,被告知受沙尘天气影响,骆驼队暂时停运了。这意外的变故,反倒激发了我们以最原始的方式,用双脚去丈量这片神奇土地的浓厚兴趣。

  面对漫天的沙尘,狂风挟持着细沙扑面而来,天地间一片昏暗。我们站在鸣沙山脚下,茫然四望,昔日那连绵起伏宛如大海波涛的沙丘已经看不见了,五十米开外,世界一片模糊。狂风吹打在我们的脸上和手上,有些隐隐作痛。此时,有人想打退堂鼓,但拉弓没有回头箭。千里迢迢,大家来一次都不容易。为确保安全,我们三三两两相互搀扶,慢慢地,向山顶移动。山体陡峭,沙粒细腻松软,每走一步,就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但很快就被风沙所掩盖,再向前迈出,脚步变得更加沉重。当我们沿着若隐若现的登山梯行至半山,耳边时不时传来阵阵沙响,似是山的低语,又像是风的吟唱。东汉《三秦记》早有记载:“人欲登峰,即有鼓角之声,震动人足。”据说,鸣沙山的沙粒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物理特性,在风吹、人走等外力作用下,会发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或如丝竹管弦,或如钟鼓齐鸣,故而得名“鸣沙山”。

  当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上鸣沙山的山脊时,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随后,我们顾不上风沙的吹拂,背靠风向,席地而坐,稍作休憩。当沙丘环抱中的那弯碧水撞入眼帘时,风沙慢慢平静了下来,月牙泉宛如一轮弯月,在昏黄天地间独自清亮。南岸芦苇丛如绿色焰火摇曳,泉心倒映着飞沙走石的天幕,竟显出一种玉石般的镇定。古称“沙井”的这泓清泉,东西长不过三百米,却已在沙暴中挺立两千年。清代《敦煌县志》所载“泉映月而无尘”的景象虽被风沙遮蔽,其孤傲气韵犹在。

  在这干旱少雨的沙漠之中,鸣沙山与月牙泉的相守堪称奇迹。关于月牙泉的成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古河道残留湖,也有人说是断层渗泉,还有传说这是观音菩萨净瓶中的圣水所化。无论是哪种说法,都为月牙泉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我们小心翼翼地从沙丘上往山下月牙泉的方向前行。沙尘中的月牙泉,少了几分平日里的静谧柔美,却多了一丝坚韧与顽强。即使狂风呼啸,黄沙漫天,可它依旧静静地躺在鸣沙山的怀抱中,清澈的泉水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沙丘,仿佛在诉说着与鸣沙山千年的爱恋。

  有人把鸣沙山与月牙泉比作一对恋人,实在是再合适不过。鸣沙山如一位粗犷豪迈的男子,用坚实的臂膀环绕着月牙泉;月牙泉似一位温婉灵动的女子,在爱人的守护下,静静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它们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无论风沙如何肆虐,无论干旱怎样侵袭,始终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漫步在月牙泉畔,我们登上了鸣月塔,月牙泉“第一泉”的风光尽收眼底,岸边生长着一些芦苇和罗布麻,它们在风沙中摇曳,为这荒漠增添了一抹生机。当我们赤足踏入泉边湿地,沁凉的触感从脚底蔓延全身,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脉络。汉代的戍卒曾在此饮马,唐代的商旅曾在此补水,月牙泉就这样默默滋养着丝路文明。

  在月牙泉边,我们偶遇了一对银发夫妇,使我们的旅程更添温暖。他们手牵手坐在泉边的石头上,望着泉水,眼中满是深情与眷恋。老人告诉我们,他们曾经是大学同学,有一次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考察活动,在鸣沙山与月牙泉这个地方,他们彼此产生了爱慕,毕业旅行时,他们又在这里海誓山盟。此后每十年都要重走鸣沙山,如今大家都老了,于是,他们再次来到鸣沙山与月牙泉,重温他们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听着老人的讲述,我们心中感慨万千。

  老人还告诉我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月牙泉的水比现在要丰盈。那时候,月牙泉是当地人心中的圣地,每逢节日,人们都会来到这里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月牙泉的水位曾一度下降,这让他们和许多人都心痛不已。后来,经过政府和科研人员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月牙泉才得以慢慢恢复生机。

  在月牙泉管理处,我们看到一组珍贵的对比照片:1994年水位降至1.2米,泉心露出沙底;2023年通过人工补水和生态修复,水位回升至4.2米。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解,何尝不是另一种“长相守”?

  夕阳西下,沙尘渐渐散去。此时的鸣沙山与月牙泉,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迷人。鸣沙山的沙丘被染成了橙红色,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月牙泉的水面波光粼粼,与天空中的晚霞相互辉映,美得令人窒息。我们静静地坐在泉边,看着这对相守千年的“恋人”,心中满是感动与敬意。这对“恋人”用千年的时光,书写了一段最动人的爱情传奇:真正的永恒,不在于轰轰烈烈的誓言,而在于静默相守的坚持与陪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
   第03版:社会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地方新闻
   第06版:时事
   第07版:三江之韵
   第08版:财富周刊
碧血长空铸忠魂
残荷的静美
母亲的背影
紫韵(中国画)
秋风中的紫蔷薇
千年风沙中的永恒守望
云浮日报三江之韵07千年风沙中的永恒守望 2025-08-14 2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