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云浮融媒记者 罗强 特约记者 叶锦生) “以前进入果园的路不好走,黄皮管护、采摘、运输不方便,现在好了,镇政府帮我们修好了这条机耕路,今年我们的黄皮管理比往年要到位,相信能比往年卖得好。”近日,在郁南县建城镇城西村,无核黄皮种植户何伯站在田埂上,望着满载有机肥的农用三轮车驶入黄皮基地,黝黑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城西村位于建城镇附城村委,何伯所在的这个黄皮种植基地约800亩,涉及农户108户、375人,年产黄皮约900吨。多年来,基地仅有一条宽约60厘米的泥路,交通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饱受果农诟病。
“这几年种植无核黄皮的人多了,道路运输的需求剧增,原来的泥巴路已经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了。这条路我们早就想修了,但因涉及土地调整、青苗补偿、资金筹措等问题,推进难度较大。”果农曾大叔认为种植户增多、车流量增大等因素加速暴露了原来机耕路运输不便的问题,修路的需求更加迫切。
今年1月初,建城镇纪委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时,村民反映将机耕路硬底化的意愿非常强烈。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哨声。发现问题后,建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纪委积极对接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农办等部门,讨论研究解决方案,推动将该机耕路硬底化纳入建城镇实施乡村振兴和附城村“百千万工程”省定典型村项目建设总体安排。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到现场勘察并听取群众的意见,确定将道路拓宽并硬底化。项目于2月正式动工,建设过程中镇纪委联同村纪检委员主动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收集村民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作出调整,推动项目高效开展。
经镇纪委督促、镇有关部门跟进,用时仅2个月,长约1公里、宽约1.5米的机耕路于3月完工并投入使用。“通过全过程跟踪问效,目前惠民项目已落地见效。无核黄皮基地运输不便情况得到极大缓解。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聚焦‘百千万工程’落实情况,紧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坚守人民立场,强化监督推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