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头痛或许只是一个小症状,忍忍就过去了。殊不知,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在医学界是不折不扣的疾病。偏头痛更是以其高患病率、高度失能性、高疾病负担等特点,逐渐引起神经内科,乃至整个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然而,偏头痛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让很多神经内科医生感到棘手和无奈。但就诊率低、正确诊断率低和规范治疗率低是摆在偏头痛患者和医生面前不争的事实,属实令人头痛。
偏头痛不是病?
有句老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偏头痛和牙疼的待遇很相似。人们往往不认为它是一种疾病。
实际上,偏头痛有着明确的疾病定义,它是一种慢性发作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偏头痛还可能伴随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21种共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不仅如此,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17倍。偏头痛患者还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的存在可能导致偏头痛发作更频繁、更严重。
即便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此广泛,依然有相当比例的偏头痛患者处于“自我用药、自我治疗”的状态,甘于忍痛。
“中国偏头痛患者的就诊率仅为52.9%,往往忍到不能再忍才会去看医生。”专家指出,从健康角度来看,偏头痛可能是其他神经内科疾病的诱因。别把头痛不当病,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才能避免更多健康问题的发生。
头痛管理要落地社区
针对当前头痛诊疗中存在的挑战,相关领域的专家们正积极探寻应对策略,其中,构建完善的头痛防控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在多方协作与不懈努力下,我国30个省市已成功设立了近400家头痛中心及头痛门诊,初步勾勒出了一个由点及面、覆盖全国的头痛防控网络框架。
在专家的眼中,仅仅为患者提供从“诊断-预防-治疗”的一站式服务还远远不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同样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自上而下构建一套流畅、高效的头痛管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所扮演的角色尤为关键。
“头痛中心的建设必须延伸至社区层面,因为社区才是防控工作的最前沿。鼓励社区医务人员边筛查边进行科普教育,将科学的头痛管理理念和方法普及到每一个家庭。”专家指出,希望医生能够具备敏感性,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各种工具帮助居民进行头痛的初步筛查和诊断。
“如果我们能够将头痛管理提升至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相同的重视程度,那么,当神经内科医生再次面对头痛患者时,或许就能更加从容不迫,不再感到那么‘头痛’了。”专家展望道。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