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服务落地追踪:
“呼吸之痛”如何缓解?

  天气转凉,71岁的老吴往年此时总担心慢阻肺病发作。但今年有了专项监测,他安心不少。自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公布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以来,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何筑牢“健康保障线”?成效如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接得住”?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健康档案筑起基层第一道防线

  “吴爷爷,今天血氧饱和度不错,请继续做好家庭氧疗,下周我带肺功能仪上门复查。”日前,宜昌市秭归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陈金凤准时打去随访电话。接电话的是老人吴延翔,曾是慢阻肺病“红色高危”人群。今年5月吴延翔病情出现反复,该县家庭医生团队迅速启动转诊机制,经过住院治疗并结合家庭氧疗、中药调理,目前其风险等级降至“黄色中危”。吴延翔的经历是我国基层慢阻肺病防治的缩影。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并提供有关服务记录表,供各地参照执行;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相关内容纳入2024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大纲,并指导各地加强基层设备配备。

  肺功能检测仪、规范化雾化室……在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不断升级。中心负责人蒋天武说,目前筛查高危人群5480人,确诊78人,均已纳入基本公卫服务定期随访对象中。“当前针对慢阻肺病的基层健康防线正在初步构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杨汀说,将慢阻肺病管理“沉”到基层,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规范治疗的关键,有助于扭转该病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低的“三低”局面。

  从“忍一忍”到主动管理还有多远?

  对患者而言,政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石家庄市栾城区柳林屯乡,62岁村民老王曾是位“老烟枪”,常年咳嗽,去年冬天被确诊为慢阻肺病中度。老王说,卫生院医生每个季度都来回访,指导他用药、戒烟、做呼吸康复训练。“以前走几步路就喘,现在能慢慢溜达到村头跟老伙计下棋了,喘匀乎气真得劲儿!”杨汀表示,慢阻肺病患者最怕急性加重,每次住院不仅花费大,肺功能也会断崖式下降。规范的长期管理能显著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缓肺功能衰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地区仍存在覆盖不均衡、患者认知不足等问题。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甘静雯说,研究显示,仅0.9%的患者知晓自身病情,明确获得诊断的比例为18.9%。部分患者未掌握吸入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在急性加重时不知如何应对。

  (来源: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
   第03版:健康
   第04版:专题
寒露已至,养生防病正当时
“呼吸之痛”如何缓解?
寒露时节养生重在防寒防燥
久坐人群建议每半小时活动5分钟
“吃”里有学问!
寻亲公告
遗失声明
云浮日报健康03“呼吸之痛”如何缓解? 2025-10-11 2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