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出发
本报讯 (云浮融媒记者 梁湛华 通讯员 郑钰琪) 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资源闲置等难题,罗定市生江镇里午村探索构建“党建+农机服务+资源盘活”三位一体发展模式。通过组建农机互助工作队、盘活闲置资源、延伸服务链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近年来,里午村坚持党建引领,完善“书记抓总、干部分片”的机制,组建农机互助工作队,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领头雁”。依托市级激励政策,村里将部分收入用于干部奖励与公益事业,既激发了干部干劲,也增强了农机队伍的积极性。同时,全面摸清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建立清单并动态调度,形成“盘活-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通过三年实践,里午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21年的12.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43.8万元,实现超3倍增长,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过去村里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资源闲置比较严重。我们通过组建农机互助工作队,把农机服务、资源盘活和党建引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我们村发展的道路。现在不仅增加了村的集体收入,村民也能通过务工、土地流转和农产品销售实现增收,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生江镇里午村村干部表示。
在资源盘活方面,村里将200平方米旧办公楼和310平方米闲置用地改建为碾米厂、榨油房、农资店和学前教育场所,每年增加租金收入1.4万元;集中经营130亩撂荒地,年利润约10万元;整合农户稻田830亩,建成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与大湾区企业签订长期供销协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7万元。以农机互助工作队为载体,里午村打造了从田间到销售的“一条龙”惠农服务。收割服务价格比市场价低20%以上,2024年服务面积达700亩,收入约7万元;碾米加工基本以公益价提供,还专门聘请脱贫户参与运营,既方便村民,又促进就业。同时,通过与湾区企业合作,里午稻米实现品牌化、规模化销售,价格明显高于田头收购价。“以前收割要找外面的机手,价格高还要等,现在村里的农机队只要100元/亩,收割又仔细,稻谷损耗小,很快就能帮我们完成收割,既省钱又省心。”村民关姨开心地说。如今,里午村以党建为引领,激活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农机服务+资源盘活”赋能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