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融媒记者 游思明 通讯员 罗纪宣
“水龙头一开,清亮亮的水哗哗就来!再不用为喝口干净水发愁了,巡察组干了件大好事!”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罗定市委巡察办干部,金鸡镇石龙村村民指着汩汩流淌的自来水,笑容满面。这股直抵心田的清泉,源自罗定市委第三巡察组在金鸡镇一次“直插田间地头”的常规巡察。
巡察组在走访群众时,佛肇云高速项目部的工人和石龙村村民围着他们倒起了苦水:“因为金鸡镇地质特殊,生活用水都是打上来的井水,一下雨就浑浊得像黄泥汤!”“煮饭泡茶都要买桶装水,喝水都成了‘老大难’问题!”……群众的句句抱怨,揪紧了巡察干部的心。实地查看水井,井水果然泛黄浑浊。巡察组深入走访几个行政村,发现用水难竟是这一带的“通病”。
石龙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石头山多,存不住水”,天然水源本就匮乏。村子离金鸡圩镇远、地势又高,从镇水厂引水,不仅要铺设长长的管道“远征”,更要克服高达94米的“爬坡”扬程,需要两级加压才能“送水上山”。近年来,金鸡镇政府虽然建设了镇自来水厂,但国道沿线经营企业不断增多,群众对自来水的需求强烈,“人多水少”矛盾亟待解决。国道沿线的村民和项目部工人“吃水难”成为群众心头的“堵点”“痛点”。
“群众‘喝水难’,再小也是天大的事!巡察就是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罗定市委第三巡察组组长态度坚决。巡察组迅速锁定“资金短缺”和“部门协作不畅”两大症结,创新运用“巡察+”联动工作模式,精准发力,打通关节。一方面,立即向金鸡镇党委严肃反馈问题,压实其整改主体责任,要求党委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巡察“穿针引线”的纽带作用,第一时间协调市水务局等职能部门“攥指成拳”,共同会诊开方。
一场由巡察组牵头、多部门参与的专题协调会在现场召开。水利专家、地质人员实地勘测论证,最终敲定了既解燃眉之急又谋长远之策的“两步走”方案:先上马临时应急供水工程,保障“有水喝”;同步推进长期水源改造,确保“喝好水”。
方案有了,但资金缺口仍是横亘在前的“第一道坎”。巡察组主动“跑起来”“磨起来”:一边向镇政府说明问题的紧迫性和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推动镇政府从民生专项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另一边与村委深入沟通,协调村集体资金“补”上剩余缺口。几番努力,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钱到位了,如何确保工程真落地、问题真解决?巡察组依托罗定市纪委监委建立的“纪巡”联动机制,联合镇纪委提前介入、全程监督。从问题认领、方案细化,到资金筹措、管道铺设,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专人紧盯,通过发函督办、现场检查等方式,严防整改中的“走过场”“踢皮球”,构建起“巡察牵头、党委主责、部门协同、纪检保障”的立体化、闭环式整改监督格局,为工程顺利推进装上了“廉洁阀”和“加速器”。
在巡察组“钉钉子”般的全程跟踪督办下,供水管道以最快速度铺设完成并通水,一举解决了佛肇云高速项目部等5个企业及石龙村1500多名群众饮水难问题。当村民走进自家厨房,拧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淌的清水,脸上都乐开了花。项目部经理紧紧握住巡察组组长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巡察组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心头大患。水通了,心气顺了,我们更有信心了。公司决定追加2000万元投资,就在这建一个钢筋预制件加工场。”
一股清泉,解的是民生之“渴”,引来的却是发展的“源头活水”。巡察组的精准监督和有效推动,不仅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更优化了当地的营商环境,极大提振了企业投资兴业的信心,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实现了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巡察工作就得从老百姓最揪心、最烦心的‘小事’抓起,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罗定市委巡察机构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民有所呼、巡必有应,持续加大“巡督改”力度,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解决更多民生难题,让巡察利剑的锋芒在护航民生、服务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