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时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云浮市2025年助企惠民促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
~~~
~~~单件最高补贴2000元
全省第一,云浮唯一!~~~
我市引导在外企业家设立“农房风貌提升工程”项目部~~~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风立体交通嬗变 重塑云浮“山区价值”
  汕湛高速肇云大桥下的西江黄金航道

  智库

  观察

  云浮融媒记者 林瑞荣 邓衍韬

  “佛肇云高速公路肇庆高要至云浮罗定段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云浮“新春第一会”上的这条消息,经云浮融媒视频号发布后,引发了受众广泛的关注,总浏览量现已突破63万+。在近几天互联网媒体平台上,这个话题也有较高的热度。

  佛肇云高速公路,是云浮在“十三五”期间就主动开始谋划的一条“融湾”便捷交通要道,其可以看成在广梧高速和深岑高速之间再添“一横”,添加一条直通珠三角、大湾区腹地的新高速公路。目前这条高速已经进入项目可研审批阶段。

  “回家的路又近了。”不少网友在这条消息下面类似的评论,透露出大家之所以关注佛肇云高速,最直接的原因是,这条高速通车后,能有力分流缓解广梧高速、深岑高速节假日拥堵的压力。

  这是大家简单又朴素的期待。但云浮谋划这条高速的考量远远不止于此——近年来,云浮正以立体交通网络重构区域发展格局,不仅改写着城市的地理坐标,更成为撬动产业升级、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的战略支点。

  破局:

  从“交通末梢”到“湾区支点”

  的历史跨越

  交通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官”,即民间常说的“路通财通”。云浮,地处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圈层,过去常因交通掣肘被贴上“山区市”的标签。

  这个观察栏目,去年出过一期《南江向北,东西皆山》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云浮的“地理困局”——云浮的水系向北,只因山脉多为南北(东北-西南)走向,天露山脉、云雾山脉等隔阻,让云浮与珠三角的“心理距离”变得遥远。

  在2004年底广云高速通车前,云浮人去广州,通常只能走国道324线,经高要过两车道的肇庆西江大桥,行程要三四个小时——颠簸辗转,那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代人务工、经商、求学难以磨灭的记忆。

  2000年前后几年,云浮发展有一个相对慢的时期,交通不便就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进入2010年后,得益于国家战略与地方诉求的共振,云浮持续发扬“历史主动”,交通建设进入跨越发展阶段。在《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云浮被定位为“联通大西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政策红利与地方行动形成合力。

  目前,云浮已经形成了“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广昆、深岑、汕湛、怀阳、云茂高速),未来佛肇云高速建成将是形象的“三横三纵”;还有“一纵三横”铁路网,“一纵”广湛高铁,“三横”南广铁路、深南高铁、罗春铁路。

  当前,云浮正全面服务推进深南高铁云浮段、佛肇云高速公路、广昆高速扩建工程、国道324线改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西江航道云浮段扩能升级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打造“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激发西江航运的潜力、畅通交通“毛细血管”,以立体交通网络赋能高质量发展。

  “单线连接”正加速向“多维协同”转变。以佛肇云高速为例,它不仅为云浮提供了通往广佛的又一快速通道,还便捷衔接了正在建设中的珠三角枢纽机场(距离云浮市区约40分钟车程),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云浮腹地的内外联通能力。而深南高铁、广湛高铁,将让云浮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铁,推动云浮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

  重构:

  “后交通时代”如何重塑

  “山区价值”

  高质量发展时代,发达、便捷、立体化的交通体系,早已经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有力支撑。目前,随着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坊间对于交通建设,多少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于产业和民生的意义,大众耳熟能详,现在持边际效应递减的看法也大有人在。

  就云浮来说,在未来几年,“三纵三横”高速网、“一纵三横”铁路网,枢纽机场带“云飞”,必将成为现实。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十大园区经济产业,当无交通瓶颈之虑;云浮“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支撑。

  也要看到,“后交通时代”必然会到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推进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

  这场堪称史诗级的基建,使得地理险阻的山区和发达繁华的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交通平权”。但是,基于区位和先发优势等因素,先进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平原地区,广大腹地山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争先进位、跨越发展,是省委赋予云浮的历史使命,也是广大山区人民对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殷切期盼的一个代表。随着交通区位的改善,云浮成为投资创业的洼地、高质量发展的热土,近年来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落户云浮,在建和投产的百亿级项目7个、50亿至100亿元的项目11个,均创历史新高。2025年,云浮安排重点项目240个,年度计划投资达530多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云浮、投资云浮、扎根云浮,是对云浮区位、云浮价值、山区价值的明确“投票”。

  近年来,云浮市委提出要打造大湾区优质资源“供给地”、产业转移“首选地”、溢出功能“承接地”、科技成果“孵化地”、文化旅游“休闲地”,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引进来”、更多湾区功能“接过来”、更多创新平台“建起来”,更多外地旅客“留下来”。实际上也就是对“山区价值”的一种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对优质生活环境的向往日益增加,“择一城终老”正隐隐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东北、西北地区人口向往温暖的南方已“蔚然成风”。云浮生态优良、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在“出则繁华、入则宁静”中找到山区价值链条,以“诗意山水”吸引候鸟式旅居,也可能是一个“新风口”。

  在“后交通时代”,借助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国际循环升级、国内网络下沉,打通山区特色经济的“出山路”,“交通+康养”“交通+文旅”“交通+民生”等催生发展新范式,牵引产业、生态、民生协同发展,“山区价值”重塑值得期待。

  当钢铁长龙穿山越岭,当集装箱船鸣笛启航,当越来越多人发现山明水秀价值,云浮的实践将证明:在高质量发展时代,交通不仅是连接A点到B点的通道,更是重构要素流动、重塑城市命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变量。云浮,这座云山秀水之城,正沿着交通动脉,驶向更辽阔的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时政
   第06版:社会
   第07版:地方新闻
   第08版:开新局 勇争先——高质量发展看云浮特别报道
真金白银打出政策“组合拳”奋战经济“开门红”
借风立体交通嬗变 重塑云浮“山区价值”
云浮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范围再扩大
云安区上榜广东省首批农村客货邮试点县名单
惠及500多家农户
云浮日报时政05借风立体交通嬗变 重塑云浮“山区价值” 2025-02-21 2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