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童
2024年10月27日是云浮解放75周年纪念日。我来到云安区富林镇,参加云浮市云安区举办的云浮解放75周年纪念活动。在“云浮县人民政府旧址”展厅,我看着墙上一幅发黄的旧照片,上面有两个穿着粤中纵队军装的干部,旁边有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女子,她微笑着面向镜头。我一看就顿时激动起来,于是我马上拉着云安区党史研究室成主任的手,带他到这幅照片前,指着上面的女子说:“这是我妈!”
成主任很惊异,参观的人都围拢过来,纷纷问:“你妈叫什么名字?旁边的人是谁?”
我回答:“我妈叫陈恩,1948年她和我父亲从香港来到都骑洞坑村参加革命。旁边的那个穿粤中纵队军装的人叫潘赞英,是当时云北卫生站负责人,我妈是卫生站的卫生员。1949年解放时,潘赞英和我母亲随部队进城,代表新政权去接管平民医院。”
这时,多个镜头对准我,记者叫我在母亲的照片前拍照。我激动地面对镜头,思绪飞到7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母亲是香港荃湾人,1941年底日寇侵占香港,她15岁,目睹家乡沦陷,村民痛不聊生,心中充满对侵略者的仇恨,于是毅然参加抗日游击队。在游击队行军打仗,经受风吹雨打,后来病倒了,只得暂时回家养病。这时,她的叔叔从韶关回来,叔叔是医院的一名医务主任,为了救济村民,组织一批女孩子到韶关学护士,母亲想到学会护理可以回游击队救助伤员,于是就随叔叔到韶关陆军医院参加护士班,经过培训,她在陆军医院当上了一名护士。那时,父亲是抗日军队的一名连级军官,在对敌作战时连续行军打仗病倒了,住进这间医院,母亲和父亲在此相识结缘,1945年他们结了婚。后来抗战胜利,一起回到香港。
这时,解放战争如火如荼,母亲盼望能重新回到游击队。可是没有机会。恰巧,地下党员余渭泉认识父亲,就介绍父亲到游击区参加革命。母亲一听,喜出望外,也要求和父亲一起去。可是,那时母亲已怀孕3个月,她为了能去游击区,就叫地下党的医生帮她做了人流手术,然后和父亲离开香港,来到云浮都骑乡的洞坑小学,以教师身份开展革命活动。
母亲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就到洞坑村访贫问苦。她了解到村里的妇女都不识字,于是她就在晚上办起了识字班,教妇女们识字,同时又向妇女们讲述革命道理,启发她们觉悟。妇女们深受教育,她们表示坚决支持革命,支持丈夫参加民兵活动。
母亲生下第一个孩子不久,敌人就包围了村子。队伍紧急撤离时,母亲为了同志们的安全,把不满周岁的儿子托付给村里的老百姓,就毅然和队伍上了山。她和父亲随队伍在山头风餐露宿,忍受饥饿,终于躲过敌人的搜捕。回到村子,听到老百姓在敌人面前保护了她的孩子时,她感动得落泪。
1949年初,武装斗争的烈火燃烧起来,云北区组织了武装部队,同时,成立了区卫生站,母亲积极要求参加卫生站工作,当上卫生员后,她把学到的护理知识,用于护理游击队伤员,经过她和战友们精心的护理,很多游击队伤员恢复了健康,又重上前线参加战斗。
1949年10月,云浮和平解放,她背着孩子,和父亲一起,参加成千人的武装队伍挺进县城。队伍浩浩荡荡,红旗飘舞,歌声震天,她和战友们高唱革命歌曲,接受群众的热烈欢迎,进了县城后,她和战友们马上接管了旧政权的平民医院,在军管会的部署下做好新政权建立后的一系列工作。
解放后,母亲在县人民医院当了一名普通护士,1951年参加了青年团,就这样,她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她对病人的亲切服务,对周围老百姓的善良交往,感染了很多人,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陈姐”,但谁也不知道我的母亲是一个老革命。母亲就在护士岗位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直到60年代因病逝世。
这时,参观的人们纷纷围过来,询问解放前母亲的革命经历,还有关于她的故事。我激动地回答他们的询问。一种暖流在我心中涌来,我觉得,平凡的母亲,走的道路却不平凡,她悄然地参加革命,革命胜利后悄然地从事着普通的工作,最后又悄然离世。想不到,70多年过去了,今天有这么多后人看到母亲的芳容,感受她的革命热诚。
母亲,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今天您的名字再次被人们提起,在红色后代的目光下,您的在天之灵也得到慰藉了。